在中医事业单位考试中,医学伦理学占比不高,其中第四节医疗活动中的人际关系伦理学,所占分值在0~1分之间,约占医学伦理学的2%,考查题型以A1型题为主,重点考查部分为医患关系的基本模式。为了方便大家更好的掌握和记忆,小编对医学伦理医学医疗活动中的人际关系伦理学的知识点做了如下总结。
一、医患关系的概念
医患关系是指医方与患方在医疗实践活动中基于病人健康利益所构成的一种医学人际关系。
狭义的医患关系特指医生或医务人员与患者之间的人际关系。广义的医患关系既是指医师与病人个人之间构成的医学人际关系,又是指医方与患方群体之间构成的医学人际关系。
二、医患关系的内容
根据医患关系的主体构成,可以将医患关系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患者与医生关系方面的内容:在患者和医生的关系中,主要包括各自的地位、权利、义务等。
2.患者与医方群体关系方面的内容:在这层关系中,包括医方群体怎样使每一个患者个体获得满意的服务问题。
3.医生与患者家属、亲友关系方面的内容:这里主要指医生对患者家属的尊重和依靠、对患者家属讲实情、晓道理,使其配合医生医治患者,使患者早日康复。
4.患方群体与医方群体关系方面的内容:这里涉及的是两个群体之间的关系方面的内容。
三、医患关系的基本模式
医患关系模式是基于医患关系中的技术关系和非技术关系而概括总结出来的医患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基本样式,反映了医务人员看待和处理医患关系总的观点和根本方法。
1956年,美国医生萨斯和荷伦德在《内科学成就》发表了“医患关系的基本模式”,根据医生和病人地位、作用等,分为以下三类:
1.主动——被动型:是一种传统的医患关系类型,这种模式在现代医学实践中普遍存在,如外科、麻醉、抗菌治疗。这一模型适用于急诊治疗、严重创伤、大出血或休克昏迷等。
2.指导——合作型:是一种现代医患关系基础的模型。医患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病人因某些症状,如急性感染,主动寻求医生帮助。医生则告诉病人做什么,并期望病人对指令性的治疗服从、合作。医生不喜欢病人提问题或表示异议,或不履行应该接受的医嘱。这种关系虽然病人有了一定的地位和主动性,但在总体上医患的权利还是不平等的。
3.共同参与型:医生和病人有近似相等的权利和地位。医生帮助病人自疗,几乎所有的心理治疗均属于这种模式,大多数慢性病也适用这种模式。这种模型就参与者双方而言,比上述两种模型需要更为复杂的心理的要求。
四、医患关系的特征
1.医患双方目的的共同性。
2.医患双方信息的不对称性。
3.医患双方利益的一致性。
*声明:本站发布的招考动态来源于考试官方网站,本站整理编辑,若涉及版权或错误,请联系本站予以更改或删除。点击反馈